收藏的朋友應該都知道一個詞叫做“撿漏”,所謂的撿漏就是用很便宜的價格買到特別值錢的東西,反之呢就是“打眼”,就是花了大價錢買到了假貨。

找安徽有一位叫信師岱的人,在當地他是出了名的撿漏達人,五年前他花了150塊錢,在地攤上買了三件旁人看不起的破爛,一塊玉璧、一把壺、還有一個花塢。幾年之后,這些破爛全都變成了價值幾千萬的東西,據說09年的時候,那把壺賣了三十萬,因為是明代名家的壺,而那塊玉璧經過北京專家的鑒定檢測之后,據說是七千年前的紅山玉璧,價值在四千多萬。

這些東西也并不是自說自話,全都是有專業的鑒定機構的鑒定證書,上面也都是白紙黑字的清楚的寫著價值和鑒定結果的,想必這種150塊變四千多萬的事情,很多人都羨慕的不行了吧,之所謂大人也是因為這些撿到的“天漏”。

但在他的心里,這些都不算什么,也就是全年的時候,他還撿到了一個更大的“漏”,據說八千塊買的東西,現在估價都是幾千億。如果真的出手,那馬云和王健林都被這筆財富拉下來了呢,說不定信師岱先生就成首富了。

說到這里,想必很多人都不會相信,因為即便是傳國玉璽、蘭亭集序這樣的國寶再現,現在估價也就幾個億,那也是能上頭條的天價新聞了,可問題就是,他撿到的不是古玩,而是一塊重達8噸的“隕石”。

平日里信師岱除了人們知道的古玩收藏家的身份外,其實他的第一職業是搞園林景觀的建筑商。好幾年前,他接手了一個園林工程,因為要建造一座假山,便從江西進了一大批的太湖石,其中就有這么一塊石頭,因為造型不好看,客戶不中意,就只能落在自己手里。

太湖石可能大家不是很清楚是什么,其實太湖石并不是從太湖里撈出的石頭,而是一種特殊的石灰巖,因其被風化侵蝕之后,形態各異、姿態萬千。變成了園林妝飾制作假山的常用石材。好的太湖石講究顏色純凈,玲瓏剔透。而這塊被退回的石頭,造型不好看,顏色也不地道。黑乎乎的像是被火燒過,石頭上還有一層黃土一樣的東西,刮都刮不干凈。眼下這好幾千的石頭只能落下自己手里了。

面對這8000塊買回來一點用都沒有的石頭,想要處理掉,還得損失一筆運輸費或是處理費,很不劃算,想來想去只能放在自己家門口,也沒很在意的去管。直到去年6月的時候,一位神秘買家上門,這才引起了他的注意。

那天一個陌生人敲開了他家的大門,問這石頭賣不賣?一開始他還很高興,心想這石頭哥這里也挺礙事的,現在有人肯買走,那絕對是一件美事。但以他多年的經商經驗,細線就有些不對勁了。于是假裝試探對方,開出了一個十分離譜的天價,沒想對方一口就應承下來。這下,他總算確定了,這石頭肯定不簡單,賣了肯定吃大虧,但對于這石頭的來歷,他卻一無所知。

后來幾個月里,他是廢寢忘食,閑暇之余就是查這石頭,翻來覆去之后,他既然宣布說這不是太湖石,而是一塊隕石。因為石頭就像是燒過一樣,再看形狀來說,有被大氣層降落灼燒的痕跡,但說是隕石,大家應該也都有所耳聞,他是地球之外的天體脫離了原來的運行軌跡,落到地球或者其他行星表面時,剩下的殘留物。

這三個月的研究后,他說自己都快成了隕石專家了,結合很多方法和網上的資料,他說這隕石有兩個特征,一個叫融殼,即隕石穿過大氣層的時候,和大氣層摩擦產生了幾千度的高溫,在石頭表面被灼燒之后,就會出現一毫米左右的深色外殼。還有就是氣印,就是隕石在高空與氣流昌盛的一種類似于手指印的痕跡。這兩個特點都是隕石特有的。而信師岱的石頭之上,融殼和氣印,那是一樣都不少。除了這兩點,他還說網上有個鑒定隕石的小竅門,就是在這個白瓷板上,劃過去以后不會留下任何顏色的痕跡,而對比其他的石頭,在白瓷板上則出現了棕褐色的痕跡。還有就是石頭上黃土一樣的東西,經過信師岱的研究,那是因為隕石掉下來的時候,由于溫度很高,把泥土都燒成了固化或者玉化了。不管怎么說,現在的他認定了這是一塊隕石。

這種小地方出了這么大的無價之寶,當地媒體紛至沓來,各種報道一出來。過來看熱鬧的也是絡繹不絕,當時有一個媒體的記者建議給他一小塊石頭,讓他帶去北京找專家鑒定一下,如果真的是隕石的話,那這筆財富絕對多的讓人驚訝了。

這記者這么一說,信師岱自己也覺得,這么高價的東西,肯定價值不菲要是只是自己收藏,泰國可惜。隨即敲下了100克的碎塊,讓記者拍了照片,帶著去北京做鑒定。

記者連夜趕到了北京,找了國內兩位最權威的專家,專家一看這石頭樣本,就表示說這確實像是隕石,皮殼和氣印也都符合隕石的特征。但記者拿出照片,又說這石頭重達5噸多,兩位專家當下就有了結論,這不可能是隕石。因為隕石是摩擦燃燒之后,剩下來的一點殘留物,如果殘渣都有5噸,這天體要有多大,掉下來之后沖擊地球產生的能量,恐怕比恐龍滅絕的還要大。不說別的,一個五噸重的隕石落下來,肯定是天崩地裂的感覺,一般的文獻都該有記載。而目前國內已知的最大隕石,他是收藏在吉林博物館的“吉林隕石,他的重量達到了1.7噸。根據科學家的推算,這吉林隕石在爆炸之前,重量不會超過4噸,就這樣的沖擊,就早已是驚天動地了,而國內還沒有發現比吉林隕石坑更大的隕石坑了。”

既然專家都說這不是隕石,這石頭到底是是什么石頭。帶著疑問記者又找到了北京地質大學的權威寶石專家。拿到石頭樣本之后,寶石鑒定專家做了幾個簡單的實驗,就確定了這是一塊普通的石頭成分多為碳酸鈣,也就是我們說的“石灰巖”,是地球上十分普遍的石頭。且硬度較小,只達到了3。普通的石灰巖燒石灰一頓也就幾十塊錢。而表面黃色的東西,專家說是因為有些你把什么的和鐵的氧化物,沉淀下來凝固之后就成了這樣。

這鬧了半天這石頭居然是塊普通的石灰巖,那么之前的那些證據氣印,專家說一種是巧合,如果石頭經過火山熔巖的侵蝕,也有可能留下這些印記。還有一種就是有人存心造假,認為做出的痕跡。但無論是何種原因,這畢竟也只是一普通的石頭,希望信先生能有一個好心情吧,